親愛的靜修人:
我不是你們的學姐,也不是你們的老師。
我不是靜修中學的畢業生,也沒有任何親人曾在這裡就讀。
但今天,我正在做一件與你們息息相關的事——
我正在籌備一部,以靜修中學為主場景的電影。
一部真正會上映的劇情片,不是紀錄片,不是校史重現,
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故事——關於青春、記憶、跨代的女性經驗,以及,一扇持續敞開的校門。
很多人問我:「你不是靜修人,為什麼要拍靜修?」
我想說的是,因為靜修中學,不只是一所學校。它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結晶。
---
🕰 百年靜修,是台灣女性文化自覺的象徵
1920年代,蔣渭水倡導「新文化運動」時寫下那句經典話語:
「同胞須團結,團結真有力。」
那個年代,女性教育被視為奢侈的特權,而靜修中學,卻已默默地培養出第一批會讀書、會思考、能自立的女性。這所由天主教會創辦的女校,歷經殖民、戰爭、戒嚴、解嚴,一路走到今日,從未中斷它對「女性主體性」的默默實踐。
靜修這兩個字,並不喧囂,卻有一種堅韌的寧靜。
我想拍這部電影,不只是為了校友的回憶,更是為了替台灣的文化留下什麼。
我們已經拍了太多男性主導的故事、英雄式的傳記、血淚的歷史,
但台灣女性的集體記憶,卻少有人正視。
---
🎬 這部電影是《小弄日記》系列的最新一部,從靜修校門開始——
故事從一位年輕人回到學校、在虛擬世界中遇見年輕時的外婆展開,
跨代靜修人的對話,在一所學校的走廊裡展開。
這是一部有想像力的劇情片,也是一封獻給女性教育、青春記憶與地方文化的情書。
但這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拍出來的作品。它需要妳,和妳的姐妹們,一起加入。
---
💌 我誠摯邀請妳加入——
一個屬於畢業生、在校生、老師、家長、鄰居、親人…所有靜修人共同參與的空間。
我們會在裡頭公開籌備過程、分享劇情片段、蒐集故事,也慢慢揭露製作進度。
也請妳,務必通知每一位妳認識的靜修人:
告訴她,我們要拍電影了,這次,她的名字不該缺席。
我們不只是想完成一部電影,
我們想完成一段關於靜修女中、也關於台灣的文化傳承。
這一次,讓我們一人一筆,把名字寫進電影裡。
敬祝平安
《小弄日記》監製 Dada Ho敬上
#靜修電影
#一人一筆
#靜修人簽到